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见素抱朴、反朴还纯。
艮卦上九爻之爻辞说:敦艮,吉。这些因素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
这种观察考虑问题的方式,确实是中国古人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实践的意义被空前地提高了,它不再仅仅是决定某种吉凶祸福的条件,而且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根本途径。其原因就在于,《易经》中的数,始终没有同象分离开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易经》中的象不是别的,就是意象,即代表某种物象,并且隐含着某种意义。[1] 荣格把《易经》同西方传统思维进行了比较,发现《易经》思维不同于西方的因果思维,它不是线性的,而是集合的,不是历时性的,而是共时性的。六五爻说:震往来,厉,意(语词)无丧有事。
乾、坤二卦被认为是八卦和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两个卦,又被称之为父母卦(这也是生命意义上的象征说法),二者都象征某种生命,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这中间当然会有新的突破,但基本模式的雏形似乎已经形成了。* 原载《学术月刊》1989年第9期,第7?12页。
但五四首先要解决的,是科学与民主两大任务,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民主政治,是这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任务。法治和民主是同时存在的,也是民主的制度化。圣王作为道德的化身,他的命令就是绝对律令。代表道德的最高权威是圣王,而不是家长。
商品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自由化经济,它不受政治权力的支配和干预,但是需要政治权力的调节,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严重阻碍,因而也就不可能实现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扫除这种道德,就不可能摧毁封建专制和独裁,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即使表面上实现了,也不可能持久,而且会发生复辟的严重悲剧。
这也不是中庸所能解决的,它必须运用理性的认识和分析。民主政治的实质,是通过民主机制和程序保证人民的财产权,即经济利益,同时保证人民的一切政治权利,这就需要实行法治。孔子之道,以伦理政治忠孝一贯,为其大本,其他则枝叶也。民主作为政治文化范畴,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但节烈也罢,孝也罢,都是为了忠。胡适所宣扬的实用主义,实际上也是一种个人功利主义,当然,实用主义还有更广泛的意义,还有认识论的含义,它本身就是企图把真和善结合起来的一种学说。中国的传统道德是一种情感型的形而上学,以道德情感为基础,以自我直觉、自我体验为方法,以自我超越的整体境界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没有很好地解决民主问题,也没有进一步解决道德问题。
事实证明,封建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道德,不是批判多了,而是批判得很不够。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基本思路是,批判传统道德以解决民主问题,而不是通过民主建设以解决道德问题。
代表这个整体的,不是别的,正是所谓圣王。这就是说,封建传统道德与封建专制制度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它即是封建专制制度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精神支柱,起着意识形态的强大作用,因此,它是铲除专制、实现民主的最大障碍。
只有建立民主体制,才能使伦理道德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真正的独立人格。在中国,强大的专制制度统治了几千年,仅仅通过伦理的批判,是不可能建立民主政治的,也就是说,不能通过道德价值自身的转变,使专制制度自行消失。正是这种尊重个人权利的价值观,同近代民主是完全适应的,也是建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使这种制度得以延续。封建时代的思想家虽然提倡过道统思想,并用道统支配治统,但事实上不仅不能实现,而且道统最终不能不服从于治统,并依靠治统而存在。李大钊则说得更加明确,他指出:看那二千余年来支配中国人精神的孔门伦理,所谓纲常,所谓名教,所谓道德,所谓礼义,那一样不是损卑下以奉尊长?哪一样不是牺牲被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孔门的伦理是弟子完全牺牲他自己以奉其尊上的伦理,孔门的道德是与治者以绝对的权力,责被治者以片面的义务的道德。
五四用以代替家庭伦理、传统道德的,便是代表近代工业社会价值观的个人本位主义,即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和独立人格,也就是用个体的独立意识和自由意志代替传统的群体意识和服从意识。上帝作为信仰的对象,是人造出来的,人既然可以造出上帝,也可以宣布它不存在,但圣君却是现实的统治力量,必须崇拜,必须服从。
但承认功利,决不是不要理想,承认个性,并不是不要整体。这种道德理性(即实践理性)强调主体的情感意向,缺乏理性认识和逻辑分析,虽然强调真与善的统一,但它所谓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真实情感,善就是真。
这是五四先驱们所作的重要贡献。可悲的是,被人吃了,还认为这是道德的,一面吃人,一面却又讲道德,这就是传统道德所造成的恶果。
他要把自利和利他、利己和利人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新道德的基点。陈独秀特别批判了传统道德的三纲主义,指出这种服从尊卑上下等级关系的伦理道德实质上是一种奴隶道德,而不是自主道德,其结果必然是造成专制独裁。就道德批判而言,五四批判运动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们把这种批判深入国民性的解剖,以唤醒民众的自我觉醒,认识到传统道德的危害。也就是说,传统道德具有维护专制制度的功能,而没有造就独立人格的功能。
由于传统道德已深入人们的意识,变成一种心理深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进行批判是很困难的。这又一次说明,不管从直接或间接的意义上说,民主对于道德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但这必须通过民主建设才能实现,过分强调道德的决定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是错误的。由于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传统道德便在政治伦理的格局中被保留下来了,至多不过改变了一下形式而已
[7] 这心体,不是实体之心,而是本体之心,这就是人的本体存在、人的本体意识,同时它又是宇宙本体。因此,尽我之心,便能与天同,实现天人合一之诚。
[44] 这里的关键是,王阳明站在超越一切对立的本体论立场,把性说成是无善无恶的绝对,因而不是回到告子的自然论,而是吸收了道家的自然本体论。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发用上也原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未杂以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37]。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
但人有一段血气,便有一段精神[18],良心、本心、道心并不离血气形体,人的本体存在并不离感性存在,这才是陆学的特质。这并不是说,陆九渊提倡个体意识或个性解放,但是在他的思想中,确实包含着个性发展的可能因素。
他所说的义,不是别的,就是作为普遍原则的道德命令。[34] 这所谓良知,无非是道德良心,这被认为是人人具有的内在本性。
他虽然提倡自我超越的本体认知(识其大者),但这超越之心却具有更多的感性成分,因为它就是感性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和程、朱等人并无不同。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